教育大改革,600所高校转职教
2013-06-26 11:19:16

    中华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经明确:中华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总数的50%。据悉,本次高校改革调整的重点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率先转作职业教育。(《经济观察报》5月10日)
    600多所本科院校转向职教,这是一次“革命性”的教育改革。过去我国大学教育是一种精英式教育,而现在已成为大众教育。在正常的情况下,其中应用型教育应是主体,学术型教育则应“少而精”。现在我国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比例严重失衡,导致出现“大学生过剩”与“技工严重缺乏”的反差格局。
照片-757.jpg
    2014年727万的高校毕业生被投入到人才市场,而与此相对应的是,许多企业出现了“用工荒”。此次600所高校转职教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现状,并有助于打破教育的等级体系,做到各类教育平等发展。但是要起到实质的长久的效果,仍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入调整改革。
    第一、对于转型高校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从学术型学校转型为职业技术学校。首先从观念上对职业教育需有一个新的认知,从科学上对它进行分析理解;其次师资配备上,在理论知识充分的的师资力量基础上,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增加实践项目的操作经验,甚至可以邀请获胜的企业人士担任老师,进行授课;再次在基础设施上,学校需设置相应的实践操作室,设备先进完善,保证学生能有充分的实践操作时间,将所学知识理透彻并真正掌握。
    第二、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对于职业教育的观念需要转变。平等地对待每一种教育,打破“唯学籍”的思维框架,职业教育也有它的发展前景与存在价值。当然,从另一方面,中华的制度与政策上也要平等的对待各种教育形势,改变在考取公务员,职称评定以及落户等问题上对职业教育的限制,从而推动民众对于职业教育的接受与认可。
    第三、对于招聘单位而言,需要对技工进行重新定位。春节后期出现的严重“用工荒”的问题,不仅仅是学校为社会输送人才中技术型人才缺乏所导致的结果,不可忽视的是企业本身对于学籍的重视,并在招聘过程中所设置的学籍门槛。企业本身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重视是为重要的,甚至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势,订单式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对应的人才。正如目前新华所采用的技能加学籍的新型办学模式,在培养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同时,也使他们满足了企业的学籍要求,可以说是一种十分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模式。
DSC_6597.jpg
    由此可见,本次教育部提出的教育改革,在方向上是适应了我国国情的发展与需要的,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从以往的“平民教育”开始堂堂正正的走入人们的视野,赢得其应有社会地位,这是让职业教育回归本位的改革,这是中国的教育体系逐步健全完善的必经之路!
    新华教育集团,作为一个成熟的有着26年办学籍史的职业教育学院,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已输送了80多万人才,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而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的情况下,新华,为什么可以屹立,这当然源于民众对新华的依赖与支持,源于新华自身的实力,更源于新华一直以来坚持的“爱与责任”。如今,中国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终于得到了中华与人民的认可,并且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无论社会环境还是中华政策都将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长沙新华电脑学院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典范,更会加倍努力,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长沙新华电脑学院咨询热线

在线报名

我的姓名:

我的手机:

我的QQ:

家庭住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