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长沙新华电脑学院,肖畅是职业素质教育的负责人和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她的课堂,除了上课的学生,还常常会出现一些新面孔,有慕名而来的新手老师,有酷爱听她上课的忠实“粉丝”,还有些结业了却对她课堂念念不忘的学生们。大家说,听她的课,是一种享受,进入她的课堂,像融入一个神奇的磁场,很难精力分散。
课堂是诗意的凝聚
肖畅的课堂,弥漫着生动的气息和诗意的美丽。精彩互动,是肖畅课堂的大特色。肖畅认为,课堂教学的艺术,很大程度上是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快乐的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这需要对教学过程精心构思,寻找恰当而有效的突破口。于是,她尝试着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导入的角度不停变化,课堂中趣味故事的解说,围绕教学主题开展课堂活动,或创设情景让学生登台扮演角色体验,或突然间一个引导性提问,一个探讨式启发,肖畅常常用“无痕渗透”的教学艺术,深深吸引学生融入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中的肖畅,无时无刻不是站着的状态。在她眼里,课堂应该是动态的,课堂中的教师得完全“动”起来。授课时动态的表现,鲜活的语言,表达中流动的自然情感,都透露着生动的气息。“演戏的疯子,看戏的宝”,她这样诠释自己喜爱的教学状态。她认为,只有自己完全融入,学生才可能被深深吸引。
她的授课思路比较清晰,逻辑甚是严密,而其间却又不乏新意。一个简单的内容,她常常会给一个比较奇妙的解说。一次讲关于“学习”的主题,导课时,她拿出两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大篆体的“学”“习”二字,她开始生动地向同学们描述两字的构造样貌,赋以生动的解说:“‘学’字,上面可以看成是两只耳朵,还有眼睛,下面的“子”,代表‘小孩子’,而中间的宝盖便指知识的大门,于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学’,是通过我们的所见所闻累积知识;而‘习’字,上半部分两个‘习’字交错在一起,说明要反复不断地复习、温习,练习,下半部分像个嘴巴,表示复习、温习了之后要多说多练运用到实践当中,把这两个部分都做到了,才叫做‘学习’。”新颖有趣的“说文解字”之后,便很自然地进入了学习主题。
表达的语速、情调、情感,也是肖畅特别重视的因素,她常用鲜活的事例,形象的表达,来解说一个知识点,为学生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那娓娓动听的言语表达,如潺潺的流水,通明流畅;而间里学生的参与,思维的发散碰撞,又恰如刹那间击在石上的美丽浪花。整个课堂,呈现出一种紧凑的有致,流露着无限诗意的美好。
课堂是用心的艺术
肖畅对课堂的用心可以追溯到小时候的兴趣爱好。受外公是老师的影响,肖畅很小就萌生了当老师的愿望。她常常跟着外公去学校玩,接触到黑板和粉笔便特别开心。放学后,她便把院子里的小孩召集到一起,自己当小老师。她特意模仿老师们的神情、手势、声音和音调,一个动作,一个手势,她都会小小“研究”一番。而这种天然的爱好和良苦用心,久而久之,便如魔力般发挥了作用,奠定了肖畅日后的人生发展方向。于是,一考上大学,肖畅第一志愿便报读了师范类院校;2005年,大学毕业的她选择了湖南长沙新华电脑学院,成为一名老师,圆了儿时的那个美丽梦想。
从小到大,肖畅对课堂有着情有独钟的喜欢,因为如此喜欢,所以才特别用心。在教育教学的探索上,她总是尽心尽力,乐此不疲。
“教无定法”,是肖畅比较推崇的一种教育理念。她认为,要上好一堂课,没有固定的方法,但必须在三个方面下好功夫:对自我优势的把握,对学生的把握,对课堂的把控。
在她看来,课堂中的教师一定要运用好自己的独特优势,以自己的优势为立足点来备课,在课堂中尽大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于是,课堂中,她将自己的“语言”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她认真了解授课班级的学生的特点,分析学生的年龄层次和理解水平。对于大专班的教学,肖畅采用的是“抛砖引玉”的方式,启发学生去独立思考并开展自由讨论;对于中专班的学生,便力求讲述得生动直白,通俗易懂;对于环艺班的学生,针对学生良好的设计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她特意设计一些实践问题或游戏,或让学生走上讲台绘画设计。
为让学生所学贴近市场需求,她研究分析学生的特点,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对职素课程前后进行三个版本的修订。
她用心记录着生活中的精彩点滴,摘录书籍或影像资料中精彩的片段,以作备课素材之用。甚至,班主任口中的学生趣事,自己生活当中的些许经历,她也特意备存,记录于心。
2010年,“新华杯”全国电脑院校教学竞赛中,肖畅以其丰富的课堂表现和强劲的感染力获得职素组一等奖。2011年,她再次荣获湖南长沙新华电脑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冠军。
每堂课的背后,都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良苦用心。
课堂是灵魂的灌注
如果说高超的课堂驾驭力及鲜活的授课风格让肖畅的课堂在学生心中占据着难以比拟的重要位置,那么,她的“贴近学生心灵”的“无痕渗透”艺术更让其课堂充满真情的温暖和人性的光辉。
肖畅认为,课堂中师生的互动是一种智慧的启迪,一种生命的赏识,一种情感的交融。只有把课上到孩子心中,对孩子心灵产生震撼作用,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融化为学生素质的一部分。
讲授主题《学会感恩》,她在课堂导入时反问学生“今天你抱怨了吗”,并让学生回忆且在黑板上画上自己抱怨的表情,提问学生“这样的表情美不美”;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结束,她让学生欣赏视频《感动中国的的社会瞬间》;伴随感人的旋律,她和大家一起学习手语操《感恩的心》,让学生逐步体验“感恩”的真情,循序渐进触动学生心灵。
讲授《爱国主义教育》,她给大家讲中国辉煌的历史,灿烂的古代文学与艺术,以及令人感动的爱国故事。她和大家讲2008年初冰灾时官兵战士奋力除冰,汶川大地震中英勇可爱的医护人员、普通百姓共同抢救伤员,奥运会运动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神七上天彰显我国雄厚实力。讲解结束,她和大家一起朗诵诗歌《中国人,不跪的人》……
一个主题的学习,就是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一场独特的心灵之旅。肖畅一直认为,教学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她所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是无限的未知和可能。
她用心欣赏着每一个学生。她说,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来的爆发力和创造力,常常给自己带来惊喜和感动。在她看来,一些学生虽然是高考落榜或打工返校回炉深造,但他们却一点都不比高等院校的学生差。她认为,这些学生,只是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或者因为曾经生活的不如意而耽搁了学业。但是,他们都是比较聪明而有创造力的,丰富的经历给了他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比起温室中的花朵,他们更显得懂事和成熟。
课堂里,她始终以平等的姿态面对学生,给予学生理解和尊重,肯定和激励。
她总是不断捕捉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赞美。她认为,对学生的缺点,永远不提及,那么它就会慢慢地弱化;对学生的优点不断赞赏,那么优点便会不断地强化。
不理解生命,就无法理解教育;不理解教育的精髓,便无法营造出好的课堂。正因为如此理解学生,如此尊重爱护每位学生,肖畅的课堂里总是充满着阳光的气息和关爱的温暖。
肖畅对课堂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愫。每当心情不好,走进教室上课,或课后和学生们聊天,都会感到无比的欣慰,豁然的开朗。教育、课堂、讲台,已成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海涅曾说,在灵魂的深处那一片纯然至善的芳草地上,能够诗意地栖居着。而对肖畅来说,她在课堂这片芳草地上真正找到了自己,真正栖居在永远有梦的课堂世界里,永远是那般孜孜不倦,乐此不疲,用心雕琢着一份诗意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