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职业教育怎么样?听听代表、委员怎么说!

发布时间:2023-03-17 11:06:16   阅读量:

0基础能学会吗? 学什么专业有前途?
学费多少? 学完好就业吗?

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职业教育适应性增强,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

 

围绕职业教育建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一起去听听代表、委员们如何说吧……

 

职业教育“香不香”取决于人才素质“高不高”

全国政协委员  郑亚莉

职业教育‘香不香’其实是社会认可度的问题。这取决于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素质‘高不高’。”破除对于职业教育的这种观念,首要责任在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的使命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和老师需要着力从四个方面努力推动:

首先,努力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对口性。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要契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需求。职业办学定位要与服务面向、社会需求契合,合理确定办学规模,根据市场变化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加快紧缺技能型人才培养,优化人才供给结构。

其次,努力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适配性。人才培养的质量要契合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基于真实岗位情境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实训室,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第三,努力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持续性。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将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培育系统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学校方面应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项技能。

第四,努力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性。加快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根据他们的兴趣和能力为他们定制课程,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为职校生的成长搭建立交桥,促进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郑亚莉还表示,要破除“重普轻职”的传统观念,突出工匠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同等重要性,进一步丰富和诠释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要义,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表彰奖励一批技能大师和大国工匠,树立一批技能成才的典型人物,积极宣传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典型事迹,不断强化“个人崇尚技能、企业重用技能、社会尊重技能”的社会导向,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

 

建议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  韩 丹

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从明确农村职业学校的法律地位、完善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农村职业院校办学水平、优化农村职业教育区域布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入手,培养造就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让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和劳动者能留在乡村,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建议加快完善“职教高考”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  马 丹

很多技工学校的专业由人社部设定,但当这些学校的毕业生想要升学和就业的时候,招录方是以教育部的专业目录作为主要筛选依据,这导致职校生缺乏对口的报考途径,也容易造成普职分流焦虑。她在提案中建议,以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为依据,统一职业教育的专业目录设置,指导中职学生升学报考、求职就业,更好地拓宽中职学生的成长成才空间。同时加快完善“职教高考”制度,畅通职业教育升学深造渠道,通过扩大职业本科、应用型本科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计划,使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升学方面享有更多的机会。

 

建议职业教育院校专业建设与当地产业紧密对接

全国人大代表  杨金龙

从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实施,到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诸多相关关键词;从《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印发,到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层面一系列“顶层设计”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方向,“彰显了决心和力度”。

 

杨金龙认为,各区域禀赋要素不同,衍生出不同的产业结构,继而需要不同结构类型的技术人才。应该推动各地职业教育院校专业建设和招生人数与当地产业紧密对接,“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人才就业质量”。

 

建议职业院校“就业与升学并重”

全国人大代表  王晓菲

王晓菲提到,利好政策之外,如何打破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是一大关键。她认为,可以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教师节等重要节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让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成为人们心中偶像,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技能、崇尚实践的技能文化,从而让更多人愿意主动选择职业院校。

 

她建议,职业院校要从“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中等职业学校也应该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推动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的教学投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建议加速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等值化融通

全国人大代表  胡东方

目前学生在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之间只能选择一种,不利于人的全面持续发展,建议加速二者相互等值化融通。“高职教育的学生通过考试或学分互认应该也可以到高等教育的学校去读书,打通‘一堵墙’,以此畅通各类技能人才学历、技能提升深造通道。”胡东方说,从而形成纵向有阶梯、横向可贯通的人才发展路径。

 

应加快对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

全国人大代表  杨德芹

应加快对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督促各层级切实依法、依规履行职责,推动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落实、落细。她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提出了许多新举措,相关部门应研究出台实施细则,使其更具有操作性。二是推动地方制定或修订职业教育实施条例。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实行“政府统筹”“地方为主”,应制定地方性职业教育实施条例,以利于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如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落实校企合作中企业金融、财政、土地等支持政策。三是应开展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执法监督,特别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产教融合等关键领域的监督工作。

 

修通职普融通“断头路”,打破学生持续发展“天花板”

全国政协委员  刘 林

职业教育自身要破除落后观念主动进行改革,以全面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为重点,构建面向未来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针对当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主要短板,刘林建议从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创新。

一是重建初等职业教育,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地基”夯实。应从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对目标、大纲、教材等关键环节统筹考虑,从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动手能力、工匠精神,为未来职业选择、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有利于从娃娃抓起,消除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在孩子们心中树立职业教育的良好形象。

二是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把职普融通的“断头路”修通。重新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从办学定位着手进行全面改革,由以就业为目标设置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成为宽口径、对应高校专业大类设置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以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服务为主,同时做好“四个强化”,即强化文化知识培养、强化科学素养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养成、强化工匠精神塑造,为培养新时代高水平职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拓展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格局,把限制学生持续发展的“天花板”打破。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积极满足产业升级对高层次职业人才的迫切需要,应加快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同时适时开展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支持部省共建“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大学”

全国人大代表  马玉霞

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福民、强国。所谓“福民”,就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本领、完善人格、找到工作,过上幸福生活。所谓“强国”,就是职业教育一定要和产业紧密相连,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让国家更强大。

立足河南职业教育规模大、数量多、基础好等优势,马玉霞提出,建议教育部支持河南把握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和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两个学校为基础,以部省共建的方式建设“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大学”,弥补河南高水平大学的不足,推动河南高水平职业本科发展,为 “交通强国”、“一带一路”倡议,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技术工程师。

 

来源 | 中国教育报、新华网、现代职业教育网、大河网

上一篇:
返回列表
下一篇:
中考倒计时!长沙新华2023免试特招班,初三学生家长请关注